熊猫体育全站-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充电宝企业3C证书8756张
【事件介绍】
“食品专家”董金狮涉嫌敲诈勒索受审
公安部通报称,根据有关部门移交的案件线索,公安部部署江苏常州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某某涉嫌敲诈勒索案,敲诈勒索数额达600万元。目前法院已经开庭审理。
此前在今年3月24日,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对被告人董金狮、侯剑锋、黄隆滨、邢联中、张金禄向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一消息于4月1日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被披露。
“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董金狮”认证博客和微博最近一次更新,是在今年6月9日。据媒体报道,该微博账号目前是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工作人员代为维护。董金狮所在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官网最近一次更新,也是在同一天。
记者拨打董金狮的手机号码和所在协会电话号码进行求证,但无法接通或无人接听。
董金狮“打假”扬名被指靠“野鸡协会”牟利
记者网络搜索发现,董金狮有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超过50个头衔,其发表过观点也涵盖发泡餐具、方便面、勾兑饮品、散装油、转基因等多个领域。
2010年3月,董金狮起诉北京两大知名餐饮企业使用劣质餐盒并胜诉,这让他名声大噪,“专家”身份被广为人知。但对其以打假为名,行盈利之实的质疑也不断出现。
2012年8月8日,董金狮所在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食品包装产品质量情况调查”报告,称对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纸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超标。
然而仅一天之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发表声明:方便面容器可以确保安全。随后,报告涉及的多家企业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上访,并提交报告称:发布任何调查报告都应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和公正的原则,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报告在媒体大肆传播,给行业造成了严重伤害,恳请政府尽快妥善解决。
据媒体报道,当年企业提供的资料显示,这份报告的调查主体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联合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简称凯发中心)共同组成的调查小组。但两家机构的网站显示,它们的办公地址、电话号码相同。一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会员企业向媒体提供的资料显示,会员向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缴纳会费的汇款单位,也是凯发中心。该中心为会员提供政策业务咨询,每月收取一千至三千不等的咨询费。
经记者查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上未找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注册信息,在民政部网站上也未看到该协会登记信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注册地址在香港,注册时间为2008年7月11日。
这让董金狮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被认为是“野鸡协会”。对此董金狮曾对媒体解释称,发布报告的目的是为了整顿行业。而因为中国内地没有主管食品包装的部门,又希望整顿行业,只有去香港注册。
董金狮为何能成“万金油专家”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越是无知的人,越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头衔。董金狮便是如此。作为曾经的“食品专家”,董金狮也曾大名鼎鼎,被人尊重,被人邀请,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一旦画皮揭去,我们才发现不会忽悠的专家一定不是“好专家”。
董金狮所书写的传奇故事,其实恰恰反映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乱象环生。而董金狮发表过观点的领域也恰恰是食品安全的薄弱领域或者敏感领域。对于董金狮这样的“万金油”,我们不得不佩服其对于食品行业的敏感触角,但却无法认同其胡说八道的专家观点。
50多个头衔,食品行业的问题都能发表观点,董金狮这样的“全能型人才”的确很适合我们媒体以及公众的口味,以及对于食品安全的关心。但是反过来想,董金狮之所以混得开,甚至可以借食品安全专家之名进行敲诈勒索,这究竟是董金狮太聪明,还是我们的智商太低?
其实类似董金狮这样的“万金油专家”并不少。食品领域,健康领域,都有这样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伪专家。从某种意义上讲,董金狮这些专家更像是江湖术士,他们所抓住的无非是公众对于食品、健康日益关注的心理,然后借题发挥炒作而已。
反观董金狮的走红以及大名鼎鼎,其实反映了公众以及媒体的盲从以及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缺乏。人们为什么会对董金狮的错误观点深信不疑?最主要的问题是“真专家”的缺位。其实董金狮们的观点并不是什么独创,往往都是对公众担心的问题进行夸大和演绎,只不过披上了一层看似科学的外衣而已。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样的人不是没有,但绝对是稀有物种。对于董金狮这种“万金油”专家,要想识别其实并不太难,只要翻开其履历,查查其头衔的真伪即可。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宁愿相信董金狮就是“真专家”,就是“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董金狮的走红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还缺少真正的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
太多的头衔,太多的观点,掩盖不了骗子的本质。董金狮上电视,发论文,接受专访,忙得不亦乐乎,这位媒体的老朋友,观众的知心人被抓,是不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专家有风险,千万别盲从。
“野鸡协会”何以成为“公鸡中的战斗机”
以董金狮为首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三无”“野鸡协会”。就是这样一个“野鸡协会”却成为“公鸡中的战斗机”,“国际食品包装协会”靠收费、敲诈勒索敛财,牟取不义之财。敲诈勒索数额达600万元。董金狮也摇身一变成 “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超过50个头衔,其发表过观点也涵盖发泡餐具、方便面、勾兑饮品、散装油、转基因等多个领域。
董金狮之所以有着这么大的能耐,完全是依仗“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头衔,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 又是一个“牙防组”,是纯粹为骗钱而成立的假冒组织。花点钱在香港成立一个“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回头就以“协会”的名义,明码标价,敲诈勒索,大肆骗钱财敛财。
近年来“野鸡协会”如雨后毒菇,不停地冒出来,自从走了牙防组,各种“骗子协会”卷土重来,“中华脊梁奖” “鲁班奖”之类“火星奖”不断地在进行“卖拐”的大忽悠。正是这种协会行业管理乱象,法律缺失,为“野鸡协会”提供了生存土壤,“食品安全专家”到处“冒泡抛砖”,而那些乐于“买荣誉”“买影响力”的企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才有了“一个锅要补,一个要补锅”的会互惠利的利益勾兑。利益博弈下的怪诞,让各种“专家”异常活跃,大有用武之地。
“野鸡协会”为“食品专家”提供生存土壤,“专家”成“砖家”,到处“抛砖”骗钱敛财。“野鸡协会”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公鸡中的战斗机”,“夜半鸡叫”到处打鸣,成了既得利益的“周扒皮”。不是骗子太狡猾太有才,而是行业协会管理太没规矩,太混乱。让人真假难分。自从“牙防组”烟灰湮灭,管理便一劳永逸,行业协会仍然是监管空白,管理乱象丛生,给骗子协会有了可乘之机。“野鸡协会”不除,“专家”不会断子绝孙,“专家”还会靠“抛砖”敛财,危害社会。看来,防止“董金狮们”的“专家”后继有人,亟待依法管理行业协会乃是当务之急。
【启示与思考】
“食品专家”敲诈勒索,实质上折射了当下食品安全存在巨大的隐忧。正是食品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给了“食品专家”生财的机会。
食品生产者本身存在的违法行为,成为威胁消费者权益的隐患,于是被“食品专家”抓住了小辫子,给他们提供了敲诈机会。一旦隐患食品“公关”成功,危及大众健康安全的食品问题将继续被掩盖。一条灰色交易的链条由此形成。此外,伪“专家”的登场,还与真专家的缺位相关。笔者呼吁更多的食品专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走到媒体前,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唯有真专家掌握话语权,才能让董金狮等人失声。
严格的食品法律监管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在食品入市、上架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对食品安全进行动态跟踪。为消费者的入口食品把好最后一道安全关。
要杜绝“食品专家”敲诈勒索现象,应依法严惩敲诈勒索的“食品专家”以及背后的山寨行业协会,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斩断“食品专家”敲诈勒索利益链条,最根本的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负起监督职责。要严管食品安全,及时发现和惩治有问题的食品企业,既保障大众的食品健康安全,也不给心术不正的“专家”敲诈勒索的机会。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行业协会管理,细化立法管理,落实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敲诈勒索的“食品专家”“野鸡协会”,保证公众舌尖上的安全是当务之急。否则,一个“食品专家”倒下了,下一个“董金狮”和“野鸡协会”依然会伺机而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